当前位置:首页 > 银行系统 > 备考指导 > 笔试备考 >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> 正文

2017年银行春季招聘行测专项练习(一)

2017-01-13 10:40:22 弘新教育 来源:弘新教育

 >>>山东农商行考试交流群:591724840——>点击加群

  大弘老师:18039558822微信/手机号

  1、 慢慢用餐、吃干净每粒饭的人,身上知识有两项美德。第一是懂得感恩,感恩实在是要从敬重粮食开始。和尚们吃净饭粒要用开水洗一洗碗,喝下去,他们能从粮食中领悟天地馈赠之厚意。第二是享受福气。好东西是生长出来而非生产出来的,慢慢地享受生长出来的东西,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。粮食不仅是碳水化合物,还是天地的能量。

 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:( )。

  A. 用餐习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. 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粮食

  C. 珍惜粮食的人值得敬仰 D. 敬重粮食就是敬重生命

  2、 对于中国的独生子女,“父母的就是我的”这种观念也许很难改变,或许本来就是事实,但问题可能出在“富二代”和“贫二代”这两个词本身,人们按先天不同被贴上了标签,是不容易看清楚一些内在的东西。其实可以靠继承得来的不只是一个光荣的姓氏,更有父辈走过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,这一点对穷人和富人的孩子都是一样的。

  这段文字表述的观点是:( )。

  A. 对坚韧和勇气的继承比财富更有价值 B. 中国人更关注家庭出身和背景

  C. 穷人和富人的孩子其实是平等的 D. “富二代”和“贫二代”有本质的差别

  3、 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,但他的人格、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。简单地讲,这就是教养。“教养”是一个何其古老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!这个词本来才是品味的绝配,不过由于教养困难,奢华容易,我们今天才会把品味许给了奢华,让空洞的、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。久而久之,甚至开始有人认为,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。

 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想表达的意思是:( )。

  A. 过度追求物质上的奢华反而意味着教养的匮乏

  B. 有教养的人才是真正有品味的人

  C. 现在国人对品味存在普遍误读

  D. 英国传统绅士的品味其实是朴实和低调

  【答案及解析】

  1、C,考点主旨概括 【弘新解析】整个文段的结构为总分式。文段首句提出作者观点,即“慢慢用餐、吃干净每粒饭的人,身上至少有两项美德”。第二句具体解释其中一项美德是“懂得感恩”,并以“和尚吃净饭粒”为例进行说明;第四句话介绍了另一项美德是“享受福气”,并进行具体阐述享受福气的原因;最后一句话解释说明粮食的作用。因此,整个文段从“慢慢用餐、吃干净每粒饭”这些细小的事件,指出这些珍惜粮食的人身上具有至少两项美德,因此值得人们景仰。A项中的“深刻的人生哲理”表述太泛,与文段重点不相符;B项表述没有围绕文段重点展开;D项表述不全面,只是针对“懂得感恩”去说的。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。

  2、A,考点主旨概括 【弘新解析】文段首句指出中国“独生子女”存在的问题现象;第二句指出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先天贴上的“富二代”和“穷二代”的标签。接着由“其实”指出这种继承不只包括姓氏,更加强调的是递进之后的内容,即“更有父辈走过的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”,故整个文段不单单强调了财富的继承,更加强调了继续坚韧和勇气的重要性。B项表述非文段重点信息,仅是针对现象出的干扰项;C项表述不全面,且不是文段要强调的重点内容,故排除;D项表述仅是对存在现象的部分信息说明。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。

  3、B,考点意图判断 【弘新解析】文段围绕“教养”这一话题展开论述,并提出教养才是品味的绝配这一观点。A项表述过于绝对,并且用“意味着”在追求物质奢华与追求教养之间强加了一种关系,故排除;C项围绕品味展开,论述主体不对;D项是围绕例子的选项,排除;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。

   相关推荐: